阀块

阀块

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三年振兴规划(全文)

作者:欧宝体育官网在线入口 日期:2023-12-11 16:34:06

  依托嘉陵、建设、力帆、宗申、隆鑫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强新产品研究开发,形成多品种、宽系列的摩托车产品结构,具备排量50―1500mm系列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能力,产品发展重点转向越野摩托、赛车、休闲摩托等特色产品,吸引雅马哈、铃木、本田、宝马等在渝下单生产高档摩托车产品;引导摩托车行业兼并重组,提升企业竞争力,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摩托车年产销量超过200万辆的大型集团,2―3个在国际上较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摩托车著名品牌;壮大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车架、电喷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力争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90%;进一步强化通机、农机等延伸产业;发展摩托车竞赛及娱乐产业,力争每年举办2―3个知名摩托车赛事,打造全球最大、水平一流的摩托车展会。到2015年,摩托车产能达到1200万辆、产销达到1000万辆,摩托车出口500万辆,单车出口价值量提升到600美元/辆,全行业出口金额达到100亿美元。

  1.风电成套装备。针对目前风电产能过剩的严峻宏观形势,风电产业链将大力实施差别化和特色化发展,全力突破风电产业的核心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公司为龙头,重齿公司、通用集团、长征重工、重庆ABB、赛力盟电机、重钢钢结构公司、四联集团、机电控股等企业为配套,以850kW、2MW、2.5MW、5MW风电装备整机和零部件自主化为依托,实施风电装备系统集成和电机、齿轮箱、轴承、机座、轮毂、塔筒、叶片等配套零部件本地化项目。依托5MW近海风电机组的良好基础,全力发展海洋型发电机组;加快10MW风电装备研发,抢占风电产业价值链高端;推进建立国家级海洋风电工程研发制造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形成完整风电装备产业链。

  2.轨道交通装备。抓住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大提速的机遇,发挥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营运起步较早、在建和规划线路里程长、制造业发达、配套能力强的综合优势,坚持“以市场引投资、以工程兴产业”,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积极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及关联产业。依托重庆长客,发展单轨、地铁车辆、城郊列车等,力争成为西部唯一、大型化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基地和动车组维修基地;支持产业联盟和配套体系建设,重点依托四联集团、赛力盟、汽研院、机电控股、重庆北车四方所、长征重工、机电―GE、重齿公司等发展电牵引系统、信号系统、转向架、制动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网络与通信装备、B型车牵引制动一体化等配套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发展售检票系统(AFC)、安全门、输配电等站场设施。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形成完备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3.智能制造装备。最重要的包含数字控制机床、仪器仪表、医疗设施、智能电网装备、工业机器人、物联网设备等。数字控制机床,依托重庆机床集团,建设全球最大齿轮(磨齿、滚齿)加工机床制造基地,引进发展高效、精密电子通讯设备专用机床,逐步完善关键零部件全球配送服务体系。仪器仪表,依托四联集团、前卫仪表等,巩固在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现场总线控制管理系统等国内领头羊,重点发展分散型控制管理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管理系统(FCS)、以工业PC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管理系统等新一代主控系统装置,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超声波物位变送器等智能变送器,阀门定位器、电动执行机构等智能执行器,防爆、高温、大气检测、核电用、风电用等特种检验测试仪表,高温度高压力、防爆、耐腐蚀等特种执行器;积极拓展大型控制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大型复杂软件设计、新型测控网络通讯技术。医疗设施,以金山科技、海扶公司、天海医疗等为依托,以整机集成化发展为目标,重点发展中高端医疗器械、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型医疗器械、家庭体检康复类器械等。智能电网设备,重点培养发展抽水储能发电设备、大容量化学储能设备、新型电缆、智能用电终端、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智能仪表及电子芯片、试验监测设备等。工业机器人,依托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清平机械厂、华渝厂、三一重工等高校和企业,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机器人研制体系,从零部件入手,逐步形成整机集成。物联网设备,重点研发传感器、射频标签技术和产品,促进其在工业过程控制、电网控制、航空和汽车电子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物流运行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家用电器和家庭医疗智能系统、自然灾害监控预报系统中的应用。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4.环保安全装备。环保装备,依托远达环保、重庆三峰、通用集团、九龙电力、江增机械、耐德工业、康达环保等,发展水处理系统集成装备,重点是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治理成套装备;发展大气污染治理装备,重点是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成套装备;发展城市垃圾及污泥处理装备,重点是“整装整卸”、垃圾焚烧、固体废弃物收运系统、污泥煅烧成套装备和餐厨垃圾处理。依托远达环保发展核废料处理装备。安全装备,依托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下属公司、重庆煤矿安全装备厂、重庆天巨承煤安装备厂等,围绕煤矿瓦斯灾害治理,对煤矿安全系列化技术与装备进行产业化升级,重点是瓦斯抽采与治理、井下救护、人员逃逸、防爆防尘等产业化。抓住目前国内正在建立灾害应急机制的机遇,发展灾害应急设备。到201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5.船舶及零部件。依托川东船舶、东港船舶、重齿公司、重庆潍柴、东风船厂、泽胜船务、重庆金龙船业、长征重工等,以中小型船舶及配套体系为支撑,全力发展特种船舶,提高本地设备装船率。优先发展LNG船、LPG船、挖泥船、高速艇、滚装船、船舶废弃物收集处理专用船、不锈钢化学品船、小型旅游船、工程船等各类万吨级以下专用特种船舶;适度发展高档游艇;加强增压器、齿轮箱、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液压元器件、舰船用仪器仪表、导航装置、制冷机组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建设。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6.航空航天装备。以航空应急救援为切入点,通用飞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制造为核心,航空运营、服务和保障、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进,逐步形成研发和制造能力,建设飞机制造及配套的航电、通讯导航、液压、燃油、环控、电源、起落架、二次动力、生活设施、防火、照明、健康监控12大系统共同组成的飞机制造产业群。依托重庆直司、中铝西南铝、四联集团、耐德工业、重庆金美等,全力发展低成本通用飞机的系统和设备,采取多种方式发展轻小型发动机,发展发动机专项技术和相关配套件;瞄准国家大飞机项目和抓住国内大规模机场建设需求,全力发展大飞机材料,机场专用装备产品有空管装备和空管自动化系统、行李和货物高速分检系统、安检装备与智能化监测系统、航显综合系统及装备、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及装备等。到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

  7.能源装备。结合重庆实际,除风电成套设备单列外,最重要的包含石油天然气装备、核电装备、输变电装备、页岩气装备、光伏发电装备等。石油天然气装备,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发展石化用压缩机、石化用鼓风机、石化用空冷器等石化专用装备,重点发展天然气净化装置、CNG加气站成套设备、LNG整套装备等天然气相关装备。核电装备,积极发展核级泵、核级制冷机组、核级仪表、核电变压器、中小型核级锻件、核级齿轮箱等核电辅助设备,伺机发展核电关键主装备。输变电装备,重点发展大型高压、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和直流输电用换流变压器,继而带动电容器、互感器、特种电缆等配套产品发展,逐步打造西部地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产业基地和大型变压器出口基地。页岩气装备,积极开展与国外公司的合作,引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重点研发和形成页岩气分析设备,为查明页岩气资源情况提供技术支撑;借鉴常规油气藏和低渗透气藏钻完井技术,重点开展表层特殊钻机,导向工具包括旋转导向和地质导向工具,随钻测量工具(MND)和随井测量工具(LND)等钻完井设备的引进和国产化;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可钻式桥塞及分段压裂封隔器、3000型压裂车等重大装备上有所突破。海洋工程装备,依托重庆水泵厂、中船重工等,以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为重点,发展半潜式钻井/生产平台、钻井船、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物探船、起重铺管船等及其配套设备。光伏发电装备,依托万州大全、兰花科创等,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构建晶体硅原料生产―硅片切割―电池片制造―组件―系统封装与应用产业链,形成太阳能电池及组件600MW的生产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薄膜太阳能发电装备;以大足为基地,全力发展聚光光伏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8.内燃机。依托重庆潍柴、重庆康明斯、重庆建设、中国嘉陵、重庆隆鑫、重庆宗申、重庆力帆、重庆百力通、重庆润通、重庆科勒等,重点发展满足国内船舶、大型工程机械使用的高、中速大功率柴油机,推广柴油机电控、多气门顶置凸轮配气系统、机外净化、发动机增压和增压中冷等技术。实现小型通用汽油机成套制造的百分之百本地化。到2015年,实现产值800亿元,建成国内最大的内燃机研发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热动力产品制造基地。

  9.大型铸锻件。依托长征重工、重庆机电控股铸造公司、重钢集团等,组织实施大型关键铸锻件自主化,包括大型核电装备铸锻件,石化、煤化工重型容器锻件,冷热连轧机铸锻件,大型船用曲轴、螺旋桨轴锻件,大型轴承圈锻件等。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10.关键基础件。积极为汽车、摩托车、兵器、船舶等传统主机产业做好配套,全力发展风电装备、核电装备、海洋工程、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新兴起的产业配套产品,重点发展带动力大、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核心部件,在模具、传动装置、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热处理、电镀等领域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装备基础件是成套装备的基础,成套装备是装备基础件的集成,两者关系紧密。一方面,要抓好风电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环保安全装备、能源装备、船舶等重大成套设备的开发和制造,努力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和总成配套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夯实关键基础件和基础工艺的创新基础,支持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增强为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配套能力,建立起“以大带小”和“以小保大”的合理的产品结构和配套体系,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逐步建成高起点、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规模的公司集团,形成千亿机电集团、8家产值超百亿的大型龙头企业。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向基础零部件、加工辅具等领域,鼓励向专业化分工、细分市场、特色明显的方向发展,培育若干家掌握核心技术、专业化水平高、具有知名品牌的“专、精、特”企业,健全产业配套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形成大型公司集团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建设重点工程、实施重大专项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形成的市场需求,按照“以市场换技术、以订单引投资、以工程兴产业”的原则,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促进一批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进5 MW海洋风电装备、双流制轨道车辆、电牵引和信号系统、页岩气开采装备、大型螺杆压缩机及螺杆膨胀机、薄壁铸造、摩擦保护焊等一批先进技术的研发和运用。

  围绕建设千亿级摩托车产业集群和十大百亿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装备产业集群,重点推进70个技术含量高、投资额度较大、行业示范作用显著的示范项目,形成2200亿元销售收入项目库。

  工程总承包是总承包商完成工程总设计、施工、融资、供应和试运行,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可供使用的建设产品的承包模式,是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的有效途径,也是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政策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将产品门类和工艺相近的企业进行重组整合,通过中小企业配套,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以提升企业在工程总承包中的竞争力。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努力提高设计、制造、管理、配套、承包的水平,增强在生产技术、工艺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三方面的成套能力。

  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发展,发挥大型制造企业的技术优势,推动其发展成为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加快推进“营改增”工作,分类确定抵扣进项和税率,进一步降低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本。开展制造企业主辅分离试点,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剥离研发、设计、物流等非主营环节。推进面向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黑色金属期货交割库、有色金属交割库等服务平台的建设。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政策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市政府有关部门、区县(自治县)政府、开发区、重点企业集团等参与,围绕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事项,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统筹规划配置产业资源,形成推进规划实施的合力。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各方面对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认真贯彻国家和我市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运用市级各类支持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向符合规划导向的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设、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骨干企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倾斜。积极争取国家装备工业专项资金支持,对国家支持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做好配套服务,加强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保障。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工业用地、交通、能源等支撑,优先保障纳入市级产业规划的项目需要。按照“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投产一批”要求,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实施难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特大规模的公司和核心技术及关键节点项目,通过产业配套、研发配套、延伸产业链,吸引一批整机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项目落户重庆。推动市内装备企业以获取核心技术为目标“走出去”,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跨境和跨国投资经营,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和经贸企业联手“走出去”开拓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与境外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技术标准、技术设计的国际协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支持智能制造技术、成套装备及工程服务出口。

  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进口设备免税等政策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装备更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国产首台(套)装备研制应用,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重大装备的重点建设工程和技改项目予以一定风险补偿。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前沿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联动,推动基础材料和工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

  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我市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意见,加快装备制造企业战略性调整与重组,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具有总承包和总成套能力的大型装备制造公司集团以及一批“专、精、特、新”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小装备制造企业。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千人万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完善装备制造业人才政策和孵化体系建设,积极吸引一批装备制造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渝创新创业。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全球公开招聘力度,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熟悉国际市场运行惯例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积极发展在职培训,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