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填补技术空白 中国智造引领新能源变革

作者:欧宝体育官网在线入口 日期:2024-02-16 05:38:44

  央广网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 王展)乘联会近期发布数据,2023年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4.3万辆,同比增长21.9%,环比增长23.6%,2023年1-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31.3万辆,同比增长22.4%。虽不是中国人发明了汽车,但中国市场毫无疑问慢慢的变成了了全球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而在新能源领域,不管是市场还是技术,中国新能源汽车都在快速的提升着。

  4月10日晚间,比亚迪云辇发布,这是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管理系统。在记者看来,这套系统的发布,无疑意味着中国新能源品牌在不擅长的技术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这样的表现将让国际市场对中国新能源品牌再一次刮目相看。

  说到车身控制管理系统,传统燃油车会将座舱、发动机、变速箱、传动机构等等多个零部件架设其上,从而完成车辆最终的组装,而在新能源车领域,变速箱与发动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动机、电池包、三电管理系统等等新能源专属的零部件。但不管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内燃机汽车,车身控制管理系统都是一辆车的重中之重,如果这一环做不好,会影响其他车辆所有方面的表现。

  而想要做出一套成熟且智能的车身控制管理系统谈何容易,它需要协调车身各个零部件的位置,对前后悬挂系统的一致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最关键的是要有泛用性。一个品牌旗下的多款车型共用一套车身控制管理系统,才能体现出技术价值。

  比亚迪发布的云辇是历时5年,耗资数十亿元自研打造的一套智能车身控制管理系统,而它也是首个新能源车专属的车身控制管理系统。云辇目前包含了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管理系统、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管理系统、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管理系统,并且将在未来还将推出更多技术产品系列。

  在未来比亚迪发售的车型身上,不管是消费的人熟知的王朝、海洋系列、腾势,还是即将推出的更高端豪华的仰望系列,都将出现云辇的影子,这从侧面体现出了比亚迪对这套自研车身控制管理系统的自信,而这套系统也将助力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发布会上,云辇的多项实际表现参数都非常亮眼,比如在60km/h通过连续振动路面工况下,云辇-C可助益整车达成96%的隔振率,这一指标将极大的提升车辆舒适性。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管理系统的悬架调节行程可达150mm,并且还可实现主动调节。而云辇-P集机械、液压、电控三项核心技术于一体,具备四轮联动、露营调平等创新功能,未来将主要使用在在越野车型上。

  普通消费者对于上述这些参数稍显陌生,不过安全一定是被更多驾驶员所在意的。云辇在研发初期就实现了智能车身控制管理系统的全流程验证能力,从零部件级、软件级、系统级到整车级进行了四重把关,确保整车安全性和稳定性。

  首先,比亚迪自主建立了40余份技术标准,搭建了60余个零部件台架,由此对传感器、智算中心、减振器、空气弹簧、调节阀、泵等零部件进行研发,保障各个零部件不管是单独工作还是协同工作都能安全可靠。

  软件测试时,云辇共累计进行了40万个测试事件,并被国际权威机构SGS授予ASPICE CL2级、功能安全ASIL D认证证书。证书拿到了,下一步就是实地测验,云辇共完成了2000余项系统集成测试,模拟高温、跌落、悬架耐久等测试,来保证驾驶员使用时的安全。

  在一切细节测试和开发都做完后,云辇又被搭载到实车上完成了-40℃至85℃温度环境,6000米海拔,高寒、高湿、高腐蚀性等极端环境测试,验证其安全性。

  用安全和创新的态度验证完新技术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把云辇投向市场,观察市场对其的反应。近些年,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已不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进行竞争,随着出口品牌的增多,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汽车的身影。云辇的诞生不仅让海外消费者看到了中国品牌的车型设计和品牌,还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于车身控制管理系统的技术储备。

  4月10日发布会现场,搭载着云辇-X的仰望U9登台,而它的出场方式非常有意思,受益于整体车身控制管理系统的进阶功能,仰望U9技术是“蹦蹦跶跶”来到了舞台中央,三轮行驶、原地起跳等动作对它来说更是不在话下,虽然日常驾驶员可能不会让车辆做出这样的动作,但毫无疑问这代表着车身控制管理系统的更高水平。

  比亚迪近些年先后在全球六大洲完成了产品的战略布局,据官方数据,截至今年3月,比亚迪已累计在全球卖出超350万辆车,而其在日本、德国这些汽车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也有不错的销量表现。

  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的版图也将继续扩大,而云辇将作为技术基础持续让比亚迪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提升了技术和产品力的同时,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的口碑也将逐步提升,市场也将不断扩大。

  4月10日晚间,比亚迪云辇发布,这套系统的发布,无疑意味着中国新能源品牌在不擅长的技术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