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红色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奔跑在抗疫路上的“红色代购队”,走门串户解决群众需求的“红色管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期的“红色和事团”,随时随地登录预约的“红色研学”活动……在浙江温州,一股“红色力量”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
近年来,温州市加强党建引领,牢牢牵住社会治理的“牛鼻子”,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以解决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为落脚点,让群众生活得更便利、更舒心、更美好。
2020年春节,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温州一度成为湖北以外疫情最严重的地级市。从封闭管理到病例清零,温州用一个多月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社区防疫工作功不可没。
疫情期间,在鹿城区滨江街道的社区里,“红色管家”是最忙碌的一群人。他们每天通过远程会议共商防疫问题,全面发动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力量,在小区内建立起战“疫”专班,入户排查登记,发放防疫物资,做好宣传辟谣,还提供代购、跑腿服务。辖区新田园八组团一名武汉返乡的隔离人员坦言,“看到工作人员这么贴心尽责,我才放下戒备,主动配合居家隔离”。社区治,则百姓安。近年来,针对社区物业管理失衡、监督缺位等明显问题,温州探索开展“红色管家”行动,通过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小区党组织牵头,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各司其责,属地单位共同参与的“1+3+X”治理新模式,变“难点”为“亮点”,走出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社区物业管理转型提升的新路子。自2018年起开展试点的73个“红色管家”创建小区,如今业主满意度已从58.8%增至88.5%,小区投诉率从69.2%降至18.9%,物业费平均收缴率从76.3%增至91.6%。尤其是在战“疫”大考中,“红色管家”为防疫工作保驾护航,做到“防控不缺位、防疫不漏人”。
随着城市化提档增速,拆迁户、外来人员等群体集聚且频繁流动,传统以村社为单位的社会治理架构,已无法有效覆盖所有人群。为此,温州打破居住地界限,把阵地灵活建在特定人群中,打造“银龄之家”“建设者之家”“医睦之家”等新型党群服务阵地,让特殊群体从“有温度的党建”中收获贴心服务。
每天清晨,胡永林老人早早地来到党群活动中心,清扫卫生,打开投影和音响设备,在微信群里喊同伴们一起来看微党课、听鼓词。老房子拆迁后,胡永林在街道党委和村党支部的轮番动员下,搬进瓯海区娄桥街道的“银龄之家”,开启了全新的晚年生活,“现在周边村等着拆迁安置的老人们,都盼着住进来呢。”
为实现标准化推广,温州还探索“党组织点上打造+政府部门面上推广+社会力量主导运营”模式,对每类阵地选取1—2个“解剖”,形成建管用标准,再移交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全面铺开。
当前,社会治理中面对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实时化,如何有效破解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的时空限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基层党组织使出浑身解数,创新平台、丰富内容,充分的利用云端汇聚资源实现融合共享,稳步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水平,让共建共享打破信息和时空的壁垒。
在瓯海区,所有村(社区)居民、白领登录“瓯e家”小程序,就能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多样的红色研学活动,还可以预约公共阵地等开展活动。辖区内88家共建单位亮出“看家本领”,各类应季应需的活动一上线就被“秒空”,及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瓯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未解决过去各级党建阵地使用率不高、运作情况没办法掌握等问题,区委组织部以信息化为抓手,将全区党建阵地纳入“瓯e家”平台统一管理,吸收辖区共建单位资源按需调配,实现所有阵地以及活动“一键式”预约。群众参与活动后可以线上对活动打分,社区管理员“足不出户”即可全面掌握所有阵地的运作情况以及群众满意度,倒逼活动质量不高的阵地和共建单位主动谋划整改。截至目前,全区各个阵地通过该平台成功举办活动3000余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
智慧党建平台是基层党组织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社会治理新变化而进行的有益实践,不仅为盘活资源、对接供求插上高效便捷的“翅膀”,还用信息化手段将治理和服务连接起来,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共治,随时随地能开“处方”、当“管家”。
“希望早点启动整村团块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前不久,旅居意大利的瑞安市高楼镇龙腾村村民王光培在村党建智慧平台“龙腾通”上,留下了对村里的建议,“我长年在外,终于能通过线上平台协商议事、参与家乡发展。”
瑞安市委组织部打造村级党建智慧平台,设置“村情之窗、发展之路、公开之栏”等版块和“一起来说事、一起来投票”等十多个栏目,让村民在线上就实时掌握村情信息,参与议事发声。“我们借助网络技术引导村民担起治理者的角色,更好地在村庄建设中应民之所愿、践民之所想。”据瑞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的人介绍,瑞安将力争今年底在所有行政村推广应用智慧平台。
停车位不足,充电桩不够,垃圾没人及时清洗整理,楼道小广告满天飞……基层治理中牵扯精力最多的往往是身边的小事,这些小事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温州,众多党员纷纷上阵,敏锐体察群体需求,延伸基层党组织触角,实现服务和需求的有效对接。
上学期间,洞头区北岙街道海湾家园三区和区实验小学间的公交专线,成了周边小区的热门线路,每天定班定线接送孩子们上下学,让许多家长感到“安全又便利”。这趟专线是由回社区报到的党员张海平协调促成的。温州市交运集团员工张海平作为小区拓展党支部的一员,一直热情参加小区治理服务。他发现接送孩子是许多家长共同的烦恼,于是主动牵线把交运集团“公交进小区”的便民服务引入社区,辐射解决了周边小区学生安全接送的问题。
近年来,洞头区全方面开展党员“两地双评议”活动,要求在职党员向居住地、原籍地的村(社区)报到服务,接受村(社区)党组织的积分管理及评议,激发党员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管理的能量。截至目前,洞头区在职党员累计认领服务事项17512件,完成17358件,完成率达99%,社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成为小区里的“难题粉碎机”。
作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党员为服务村社区、服务群众贡献着蓬勃力量。温州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全面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构建“市级中心+县级总站+镇街分站+村(居)服务点”的“红色细胞”志愿服务格局,引导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亮身份、显担当,把矛盾化解在苗头,把需求解决在身边。
“村民小事村里办,有理无理大家判。有事就找和事团,以和为贵福满堂。”在瑞安市曹村镇,有一首耳熟能详的顺口溜,里面提到的“和事团”正是曹村镇党委发动党员为村民解决烦心事而建立的调解工作室。村民产生口角冲突、祖屋产权产生纠纷、夫妻闹了别扭……村里一有矛盾,和事团的老党员们会立刻上阵,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做好调解处置。
“在农村,老党员一般比较有威望,我们搭建平台激发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能有效化解基层治理压力,提高治理效能,实现矛盾不出家门,纠纷不出村。”曹村镇党委副书记徐慧敏深有体会。(本报记者 谢小杭)
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ENGLISH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